 视角杂志
    视角杂志
  
  
 
                        视角杂志
世界的不同维度
- 
                        哈萨克神话中的创世纪与图腾崇拜
                        
                        这些神话有一些来自中亚游牧民族的历史共性,有一些来自哈萨克族自身的文化,还有一些来自伊斯兰教的影响。 Z 
- 
                        理论的终结:数据洪流淘汰了科学方法
                        
                        当阿尔法狗屡屡击败人类围棋选手后,许多人认为,机器完全有可能在属于人类的领域中找到一席之地。 事实上,类似观点早在十年前就已出现。《连线》杂志资深编辑克里斯·安德森指出,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动摇科学探索的方法论,并孕育着认识世界的全新方式。 后商 
- 
                        女性作家的身份陷阱:你丈夫如何看待你的作品?
                        
                        一个写与性相关题材的男性很寻常,而写作同样内容的女性却被怀疑有违道德。 王美苏 
- 
                        手机毁掉了一代人?
                        
                        智能手机与社交网络塑造了95后一代人,使之完全不同于之前的年代。与以往同龄人相比,上网让他们的人身更加安全,却也使得他们面临着更严重的精神危机。 杨子墨 
- 
                        族类暴力的起源
                        
                        人类永远极易陷入对死亡和暴力的痴迷,这从根本上说体现了我们作为‘宗教人’(homo religiosus)的本质。 若望 
- 
                        新的战场:监视与隐私的加密战争
                        
                        密码朋克们已经赢得了与政府探子之间的加密战争。随着匿名技术的发展,我们该如何平衡开放与隐私,人人匿名之后的世界又会是什么样? 姜如月 
- 
                        在数字监控时代我们还能做点什么?
                        
                        在信用制普及的国家,银行早已开始通过数据与算法评估用户信用。在中国,社会信用体系会在2020年强制执行,以评估13亿公民的可信度。无论喜欢与否,中国的每一位公民和法人的行为都将被评级和排名。 子川 
- 
                        饥饿与抗争:延续半个世纪的黄河大迁徙
                        
                        个人的命运无故被时代建设的洪流裹挟,显得那么微不足道,却又痛得真切。 王美苏 
- 
                        纳粹屠杀前的欧洲恐犹症和排犹史
                        
                        本文将跟随克劳斯·费舍尔的分期叙述,试图勾勒出二战之前的欧洲基督教世界恐犹和排犹的历史演变,以及基督教世界排犹的幻觉本质与纳粹的屠杀之间的历史逻辑联系。 孟溪 
- 
                        机械生成时代的艺术
                        
                        不管未来如何不确定,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的流通至少会让人与人之间的机会与选择更加平等。艺术化的技术则会唤起更多人对技术的关注和思考,并且将技术教育带到不同的领域。这也许是机械化未来诸多挑战中的一丝光亮。 刘果